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凉山:烟田里谋“粮”策
来源: 凉山日报      时间:2023-05-05 15:22:31

●2022年,全州粮烟种植规模达45.8万亩,粮食产量3.24亿斤、产值5.85亿元,粮烟复种指数53.04%。

●今年,在全面完成种植烟叶90.94万亩,收购烟叶235万担,上等烟比例70%的基础上,力争产粮3.67亿斤,实现产值6.92亿元。

4月27日,在凉山州越西县贡莫镇贡莫村的一块烟叶移栽机械化作业示范区里,起垄、打塘、覆膜、移栽、施肥等,烟草种植户正操作各种烤烟专用机设备紧张有序地作业。


(资料图片)

当天,全州粮烟融合发展重点县工作推进会在越西县召开,积极探索稳固“以烟稳粮、以烟固粮、粮烟融合”的全新路径。

去年以来,全州10个产烟县(市)以粮烟套种、粮烟轮作等融合方式,推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烟+秋玉米、烟+水稻、烟+秋荞、烟+小麦、烟+秋豌豆等融合产业。围绕“烟农即粮农、烟田即粮田、烟区即景区”发展目标,构建了“烟+N”融合发展机制,打造了基本烟田粮烟、粮油、粮菜等轮作换茬循环种植模式,全年产出粮食3.24亿斤,亩均收益突破5000元,不仅牢牢守住了国家“粮袋子”,更充实了农民“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初步探索——粮烟融合发展取得成效

“以烟稳粮、以烟促粮”是落实国家“重农抓粮”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2年以来,凉山各级党委政府和烟草行业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定位要求,在构建烟叶与粮经作物科学耕作制度及稳定烟叶生产的基础上,探索实践“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凉山方案”,在重农抓粮的大局中持续稳固烟草产业发展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

以烟固田取得明显成效。科学划定200万亩粮烟耕地,建立“州县乡村组”五级协同联动保护机制,定期开展烟田动态监测,实现精准管理、退补平衡,做实粮烟耕地面积、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衔接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规划,以宜机化改造为重点,持续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引导开展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土地集中流转,实现粮食与烟叶耕地共养共享、共管共用,为粮烟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烟固粮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茬口种植、烟田轮作、烟田套作“三个示范区”建设,开展“烟—秋玉米”“烟——大豆”套种,“烟——玉米”“烟——水稻”轮作,“烟——秋荞”“烟——秋豌豆”“烟——小麦”“烟——油菜”“烟——大蒜”连作,全州粮烟种植规模达45.8万亩,粮食产量3.24亿斤、产值5.85亿元,粮烟复种指数53.04%,在助力大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产业作用。同时,为防止烟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烟促兴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实施农业提升、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三大工程”,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30万人就地就近就业,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助推烟区乡村全面振兴。

寻求突破——纵深推进粮烟融合发展

今年,凉山将紧紧围绕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认真落实“组织、政策、设施、技术、产业”五大融合,在全面完成种植烟叶90.94万亩,收购烟叶235万担,上等烟比例70%的基础上,力争产粮3.67亿斤,实现产值6.92亿元。

在以烟固田上求突破。加快推进基本烟田与剩余58个乡镇片区“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并轨,全面构建粮烟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州——县——乡——村——组”五级协同联动,推动粮地、烟地“一张图”管理,逐步确立和完善粮烟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推动烟草行业和国家、地方涉烟、涉农政策整合,持续加强烟水、烟路、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和农田宜机化改造,不断提高粮烟耕地产出效率。同时,将病虫害测报、绿色防控、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覆盖粮烟融合种植区,减少粮烟耕地化学残留,促进农业生产“绿色、优质、安全、高效”发展。

在以烟带农上求突破。延伸拓展职业烟农“分、培、扶、评”工作体系,完善专业化服务队伍、差异化培育体系、精准化扶持政策,多措并举吸引新农户、稳定老农户、提升小农户,推进种烟种粮“职业化”。将土壤保育、绿色防控、面源治理、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等资源转移、嫁接到粮食生产全过程,实现设施设备、技术体系共建共享、为农所用,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筑牢产业之基。围绕粮烟产业带,优化专业化精准防雹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烟叶”保险保障政策落实到户,进一步增强生产抗风险能力,稳固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以烟促粮上求突破。把烟叶种植作为增加粮农收入、激励粮食生产的有效补偿措施,有序推动55万亩“烟+大豆、秋玉米”套种,“烟+玉米、水稻”轮作,“烟+秋荞、秋豌豆、小麦、油菜、大蒜”连作,提升粮烟复种指数达到60.48%,鼓足国家“粮袋子”、充实农民“钱袋子”。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探索订单生产、基地供应、土地股份合作、产加销一体和田园综合体5类梯次化发展模式,形成土地资源、种植规模、产业收益“三稳定”的烟区综合体建设模式,将烟区综合体建设积极融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农业生产现代化。

下一步,凉山将围绕“亩均收益6000元以上,力争达到8000元,农民户均年收入力争达15万元以上。”这一目标,“向烟要地、向烟要粮”,全面提升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以技术进步、地力提升、产量提高,让烟田能产粮、产优粮。

文 | 图 周国璐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严华峰

编辑| 杨晓琼

责编 | 李洁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